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达3.03亿,按发展概率计算,2011年中国网民将突破6亿。而据一个民间网络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中的黑客与曾经尝试过黑客行为或进行过黑客技术研究的人数,占全体网民总数的31%以上,这数字庞大到令人震惊。有据可查的中国最小的黑客来自贵州,一个刚满7岁的小男孩在QQ空间中发现了其幼儿园老师最新的空间日志名为“期中测试题”,于是通过简单的猜测试验破解了老师的QQ密码,并在考试的前一天,把试题包括正确答案以他认为合适的价格卖给了至少六个同学。
美国人造就了黑客这个昂扬着斗志、袒露着个性和锋芒的自由职业,如同他们当年挺进美洲西部,而西部造就了牛仔帽、工装裤,短枪烈马纵横荒漠的牛仔。
当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ARPANET)投入到民用计算机领域后,就注定了整个世界将为之改变,从此,继各种交通工具以外,一根细细的网线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黑客也随着第一代计算机的成型,逐渐发展壮大,他们以“一切信息都应该是免费的”为终极目标。他们乐观地相信,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与美,计算机能够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这些掌握着最精深的电脑知识、热血沸腾的人们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让自己的个性得到自由地释放,他们迎接挑战并信心十足,以堂·吉诃德的方式实现着现实里无法触及的冒险与征服。他们试图凭一己之力造就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大同世界。
与病毒的制作者不同,黑客始终具有一种处于正邪之间的丰满鲜活的个性色彩,人们憎恨病毒,却对黑客始终抱有怜悯和赞叹之情,即便是现在的黑客更多的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而不再以探索计算机技术前沿为己任。康沃尔在《黑客手册》一书所说:“黑客活动的乐趣和报偿纯粹是智力上的”。这句话现在只适合于最初的单纯以技术博弈取乐的黑客精神,而人们更愿意相信,21世纪的黑客,多数已经变为巧取豪夺的无“道”之贼。
可是无论是谁都更愿意将其归为“电脑捣蛋分子”而不是“电脑破坏分子”,无论是谁都不忍一笔抹杀黑客的执着和可爱。
的确,虽然有为数众多的网络诈骗、欺诈、盗号等,但黑客的主流仍显得很健康,很阳光,尤其在中国,甚至被冠以“红客”美誉,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黑客中很多人是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留名青史,在技术崇拜中把自己锻造成榜样和楷模,由此,他们期望自己群体的存在可以在史册的一角以一种文化现象的形式被认可。于是,只要是他们可以涉足的舞台,他们都期望能够登台表演。但他们自我完善,或者说体现自我存在的方式太另类了,这其中也难免有害群之马,使得“入侵的艺术”经常会遗憾地沦为侵犯和杀戮,严谨的思维和并不坚定的立场使他们在黑白之间摇摆不定,那些锋芒毕露的探索精神和强大的攻击力量又使他们成为身怀利器的破坏者,以身试法者亦不在少数。
于是,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在他们心中时而清醒,时而模糊,而做出抉择并不容易,随着理智的成熟和年龄的递增,好奇心的消减和激情的逝去,以及了解世界的角度和思索事物的焦点的转变,逐渐使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急流勇退,隐迹封刀告别江湖。这是典型的“黑客式的成熟”。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4亿网民中,平均年龄仅有24岁,这是一个庞大的处在青春期的人群,他们好动,易怒,有着年龄带来的叛逆心理,且缺乏成熟的理智的思维判断体系,而黑客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正与他们这个年龄段人们的心理需求所契合。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个最具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永远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果敢的行动力,他们以网络为阵地,在“QQ农场”和“极品飞车”等虚拟游戏的间隙里,也时常以黑客的身份冲锋陷阵,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刺激。
黑客行为的最终结局有时往往是两败俱伤,并且难免伤及无辜,一些经常从事黑客活动的人,在攻击他人的同时,其自身被攻击的概率在40%以上,平均每周要重新安装一次操作系统,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因此,即便是出于道义,若是造成他人的损失,黑客本身也要承担责任。
《刑法》第286条:“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木马、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入侵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道德角度还是法律意义上来说,任何侵入他人计算机的黑客行为都是违法的,都随时可能遭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是以正义之名。黑客的危险也不仅仅是遭受对方的报复性打击,法律的无情和公正同样要使黑客的行为付出代价。而作为普通网民,使用正版软件、不从事黑客攻击、不跟风而动则是最基本的准则,互联网战争永远没有压倒性胜利,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但互联网是一个各种信息无所不包、引人入胜的虚拟世界,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摆脱这个世界,互联网对于黑客来说,就是虚拟世界里的一个竞技场,一个比武场,一个秀场。不敢想象,如果互联网上缺少了黑客,这个虚拟的世界将会怎样的落寞和无趣?
显然,只要计算机技术在进步,黑客们作为游走在技术边界的探索者就不会消失,人们希望做到的无非是在把黑客所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同时,让黑客们保留对于技术探索的执着,使其特立独行的精神贯穿整个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