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棱镜门”让全世界坐立不安之时,我们推出这本《黑客简史:棱镜中的帝国》,透过“黑客”的个案看到本质,在“棱镜门”沸沸扬扬之后进行一种冷思考。
“黑客”,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而诞生,他们掌握着前沿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发现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弱点,他们的行为动机多样,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群体进行分解,认识他们及其技术的两面性——“黑客”中那些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富于创造力的人,无疑是值得推崇和赞扬的;而那些掌握技术,却利欲熏心、为非作歹之徒,虽然能逞一时之快,但终究难逃恶果。相对于主流文化,黑客的行为方式和理念等形成了一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互作用。
黑客们的活动范围早已今非昔比,当网络的边界和深度不断扩张之时,人们面对的机遇与风险也在同比例地放大;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发展与应用的新技术,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已完全依赖这些技术的应用。
美国“棱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无不得益于当前的社会化媒体。正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网络世界的无国界性,使得“棱镜”项目监视的范围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无疑也是该项目重点监视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报告显示,仅2012年就有7.3万个境外IP地址参与了控制中国境内1400余万台主机的网络攻击事件;有3.2万个境外IP地址通过植入后门,对中国境内3.8万个网站进行了远程控制。[1] 现在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其中有10台设置在美国,另外在英国、瑞典和日本各设置有一台。由此可见,美国对互联网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技术进步固然重要,而更加重要、更具现实意义,关系到现实利益的,是技术掌握在谁的手中,被用于何处。此次的“棱镜门”事件,让乔治·奥威尔的科幻讽刺小说《1984》中的“老大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监视能力从幻想走向了现实,“棱镜”计划的监视能力及范围同“老大哥”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其对各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刺探和个人隐私的侵犯,让世人不寒而栗。
中国政府始终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坚持依法管理,不断完善互联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电信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中,对打击网络攻击等犯罪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2009年,工信部先后出台了《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和《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和处置机制》,先后多次组织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遏制了木马和僵尸网络传播;组织270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仅2009年就有效处置网络安全事件1100多起,为多家银行、电子商务网站和用户挽回了经济损失。同时,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工作,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络安全厂商、增值服务提供商、搜索引擎、域名注册机构等成立了“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并签署自律公约,净化了网络环境,维护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2] 。
网络环境是全民共享的,只有整个社会行动起来,每个人都自觉自愿自律,网络安全才能被更好地维护。同时,我们相信,那些处于技术和道德制高点的黑客会一直促进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对于技术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并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世界。
[1] 我国信息安全问题的检视与反思.光明日报.2013-08-09
[2] 工信部驳斥“中国黑客与黑客攻击”说.新华网.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