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Q 如何使用X-Scan扫描计算机端口?

A 首先设置扫描参数,包括指定IP地址范围、扫描时需加载的插件等,扫描后将自动生成含有扫描结果的HTML文件。

X-Scan是国内著名的综合扫描器之一,它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同时也不需要其他驱动程序的支持。X-Scan能够检测指定IP地址范围内的所有活动计算机以及它们的开放端口、漏洞等信息,并且可将检测结果以HTML的形式显示出来。

STEP01:运行X-Scan应用程序

X-Scan为绿色软件,用户从网络中下载该程序的压缩包后将其解压到本地计算机中,然后在解压后的文件夹中双击xscan-gui快捷图标即可运行X-Scan应用程序。

STEP02:准备设置扫描参数

打开X-Scan主界面,单击菜单栏中的“设置”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扫描参数”命令。

STEP03:查看IP地址范围的示例

弹出“扫描参数”对话框,可在“指定IP范围”下方的文本框中输入要扫描的IP地址范围,在输入之前需要单击“示例”按钮,查看有效的格式。

STEP04:掌握IP地址范围的有效格式

弹出“示例”对话框,在界面中显示了X-Scan能够识别的IP地址范围示例和不能识别的IP地址范围,记住后单击“确定”按钮。

STEP05:输入要扫描的IP地址范围

返回“扫描参数”对话框,在“指定IP范围”下方的列表框中输入要扫描的IP地址范围,例如输入“192.168.1.100-192.168.1.200”,也可以输入“192.168.1.100/200”,即扫描IP地址为192.168.1.100至192.168.1.200范围内的所有计算机。

STEP06:设置扫描模块

1 在左侧依次展开“全局设置>扫描模块”选项。可以勾选本次扫描需要加载的插件,2 如果要全部勾选则单击“全选”按钮。

STEP07:设置并发扫描的主机和线程数量

单击“并发扫描”选项,设置并发扫描的主机和并发线程数量,也可单独为每台主机的各插件设置最大线程数,例如保持默认的并发扫描设置。

STEP08:设置扫描后生成的报告文件

1 单击“扫描报告”选项,在右侧设置扫描完成后生成的报告文件名称和文件类型,扫描报告目前支持HTML、TXT、XML三种格式,例如保持默认的报告文件名称,2 设置报告文件类型为HTML格式。

STEP09:全局的其他设置

1 单击“其他设置”选项,2 在右侧单击选中“跳过没有响应的主机”单选按钮,即目标主机若不响应ICMP ECHO和TCP SYN报文,X-Scan将跳过对该主机的检测。

STEP10:设置待检测端口和检测方式

1 在左侧依次展开“插件设置>端口相关设置”选项,在右侧设置待扫描的目标计算机端口及对应的扫描方式,用户可以在“待检测端口”下方的文本框中通过增删操作来设置要检测的端口,2 接着在“检测方式”下拉列表中选择端口的检测方式,由于TCP检测方式扫描出的信息详细且全面,因此这里选择TCP。

STEP11:开始扫描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X-Scan主界面,在菜单栏中依次单击“文件>开始扫描”命令,即开始扫描指定IP地址范围内的计算机。

STEP12:加载漏洞检测脚本

弹出一个扫描提示窗口,提示用户X-Scan正在加载漏洞检测脚本,请耐心等待其加载完成。

STEP13:正在扫描

此时可在顶部的窗格中看见当前的扫描情况,包括主机、累计时间、插件时间、活动线程以及当前进度等,同时可在下方看见扫描记录信息,包括漏洞信息及错误信息等。

STEP14:单击“检测报告”命令

扫描完毕后便可查看检测报告,在菜单栏中依次单击“查看>检测报告”命令。

STEP15:选择扫描报告

弹出“扫描报告”对话框,1 选择要查看的扫描报告,2 单击“确定”按钮。

STEP16:查看检测的扫描结果

在打开的网页中可以看见所有被检测的主机的详细漏洞信息。